找到相关内容316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苦”之“自度”与“罪”之“救赎”

    进这些问题都不是禅者的“本分事”,他们是坐水月道场、行空华佛事、发无上菩提、起无住妙行……总之,对一切都不能“着相”,要彻底“不着两边”,否则便有“仁者心动”之嫌疑。  同为天地间的精灵,海德格尔的...“心”,因为如果那样的话,这颗“心”便犯了参禅的大忌——落于偏极、过于着相。  那么“佛”的“心”呢?“佛心者大慈悲是”,“菩萨道”就是慈悲行。“菩萨行”乃是秉佛命“不为报恩,不为求事,不为护惜悭贪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4460265.html
  • 十二月的佛陀——妙语收录集(2)

      缘按:几乎人人都是“致命伤大师”。   186 、善待你的敌人,你的敌人自然会消失。(慧律禅师)   187 、无所住不是冷血动物,无所住是很有感情,只不过是随缘而已。真正的诸佛菩萨都是很有感情的人……感情是建立在智慧跟理性之上。(慧律禅师)   188 、修行人要离相才有道可说,着相的话,没有所谓的道。(慧律禅师)   189 、不要用抗拒心来面临这个世间……要看什么都顺才叫学佛,没有是非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13360331.html
  • 大法鼓经论析

    着相就是着魔。这才是经验之谈啊!   时大迦叶。即复观察彼诸来者。云何而来。时剎那顷。下信众生。及声闻缘觉。初业菩萨。自惟不堪。生退舍心。譬如王家力士。众中有名千力士者。从座而起击鼓唱言。谁能堪任...适应各种根器的人,顺应各种众生的机缘,又可化分为无数法门。   修行有为的法门,必定要注意一切逆境所带来的障难。假如我们在极细微的境界中去观察灭绝法,我们即可看出灭绝法仍是一种着相的法门。灭绝法既然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3260852.html
  • 唐代庞蕴居士及其禅诗

    般若性空思想的同时也大力宣传“无念”思想,以普通民众容易理解的语言表示在“无念”、“无心”、“无贪”、“无求”的自然无为的状态能够解脱成佛。他说:  大乘一等义,本自无遮闭。凡夫着相求,心生有执滞。无心为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05861474.html
  • 中有生命的奇观

    自己本尊内无二交融,便证圆满受用报身佛。  这里的解脱的可能性与生前所修的子  光及明白教授相有关系,如平时着相严重,  即难以解脱。反之,如见一切相即知如幻而不可得,即于子母两光交会时,立即朗然释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2562482.html
  • 禅境与园林意境

    则万象浑化的生命境界在禅宗这里完全变成了心灵的作用,是心境所在。心冥空无,“无相”、“无念”、“无住”,——即于相不着相,念念相续而不著一念,无所执著;这种空灵的心境中不再有物我、善恶等一切区别、对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5263889.html
  • 从不立文字到不离文字——唐代僧诗中的文字观

    嘱品》第十说:  师言:“此三十六对法,若解用,即通贯一切经法,出入即离两边。 自性动用,共人  言语,外于相离相,内于空离空。若全着相,即长邪见;若全执空,即长无明。执空之  人,有谤经,直言‘不用...

    萧丽华 吴静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5864081.html
  • 太虚大师易学思想述要

    境为真实的存在,产生爱、非爱的感受,此为震卦,“震生万变,为诚、为妄,为善、为恶。”二、续相,由于爱与非爱的分别,就产生了苦、乐的感受,相应不断,此为巽卦,“风轮盘旋,虽刹那灭,似相连续。”三、着相,...

    李广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30165151.html
  • 陈泉州:信、解、愿(2)

    万物,而且这个造物主是万能的。这是用有限的思维造出了一个有限的空间。  第二,佛与其他教主的境界不同。  除佛教外,其他教主都着相,可凡是有形有相的就有生灭,不能与时间同在。并且,没有证悟空性就必然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769443.html
  • 佛教密宗华藏上师吴公润江弘法记

    不住于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,应  无所住而行布施,内不着于施之我相,外不着受施之人相,  中不着所施之物相,三轮体空,福德不可思量,六度万行,  亦皆如是。是为空观。观上师之传法、处世,皆不着相,具  ...

    徐芹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1370805.html